日期:2018.12.17浏览次数:
在全域旅游策划的大背景下,城市的性质、地位发生了变化,相应地,城市的建设定位也应随之变化。笔者认为,其建设定位除主要为本地市民服务,是本地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商业中心外,还应成为:
旅游集散中心。在地理位置上,城市一般处在该行政区域的中心,交通也是围绕城市进行组织。与此同时,城市集中了一个地方的优质资源和信息。由于这些条件,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,城市必将成为大部分游客到该区域旅游的第一站。到城市集中,选择其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和内容,确定所游览的景区点和线路。确定这些事情之后,游客再从城市散开。这样,城市游客集散中心的地位自然形成。因此,在全域旅游下的城市,应该明确其游客集散中心的定位,并按这一定位进行建设。
图片来源: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形象展示中心。城市的形象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。因此,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,要更加重视城市的窗口作用和形象展示。在规划建设或城市改造中,要牢牢把握形象展示的定位,注意城市的风貌展示、文化展示和人的素质的展示,使游客一进入,就能留下良好印象。
交通组织中心。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内交通组织的中心,但这里讲的交通组织跟传统的交通组织有所区别。全域旅游的开展,使交通组织面临一些新的情况。一是人流量大幅增加,使交通组织的压力增大。二是外地人增多,他跟本地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情况不熟。三是去的地方不一样,本地人基本上是县到乡、乡到村,线路好组织,而游客去的地方不确定性增大。因此,全域旅游情况下的交通组织,就是要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,把游客的需要作为交通组织的重要内容,根据区域内旅游布局、景区点分布,科学布局交通、安排线路、设立站点。
旅游接待中心。旅游的接待主要指吃住行,发展全域旅游,一定要注意完善城市的接待功能,要科学预测区域内游客量,根据游客量合理规划设计城市的住宿设施、餐饮设施。要认真研究游客出行方式和需求内容的多元化,在接待内容、接待设施、服务方式上适应游客不断变化的需要。
文化体验中心。文化是一个地方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,也是城市形象的核心要素。因此,全域旅游下的城市建设,一定得把文化做出来。除城市设计要体现本地文化,做出特色外,还应注重用软艺术、软行为把本地文化表现出来。一是演艺文化。各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,创造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。这些民风民俗、艺术形式,有的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表现,但最好最集中的表现形式要数演艺,这种用艺术反映艺术,用艺术演绎艺术的方式,游客比较容易接受。二是餐饮文化。餐饮往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、风俗习惯,是一个地方本地文化的浓缩版。而游客无论到任何地方,都离不开餐饮。因此,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城市,一定要把餐饮文化做足,极力挖掘能反映本地风俗、本地习惯、本地口味的主副食店,形成特色菜、特色餐、特色餐馆。
休闲娱乐中心。一个人去一个地方旅游,不但要游,而且要乐,要放松心情。随着城市在全域旅游中集散中心和交通中心地位的确立,休闲娱乐中心的地位即自然形成。城市要让游客慢得下来,待得下去。要达到这一目的,除了城市的餐饮、城市的文化和良好的景区景点外,娱乐是非常重要的方面。要有充足的娱乐项目,比如茶吧、酒吧、轻吧等休闲项目,歌厅、舞厅、演艺厅等娱乐项目,使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项目。
全域旅游下的城市建设理念
随着定位的变化,建设理念也应有所变化。笔者认为,全域旅游下的城市建设,应用以下理念统领。
城市景区化。用建景区的理念建城市。一是城市旅游化。即在规划设计中,按旅游的要求设计城市,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景区。在建设定位上,把前面所述的六大定位落到实处。在城市风格上,要体现本地文化,本地风格,形成特色。在空间布局上,要有景区的概念,除考虑本地市民的需要外,还应按照旅游的需要,合理规划各种功能分区。在功能设计上,要多从游客的角度考虑,尽量齐全、方便。二是小区、功能分区景区化。一个城市由若干个小区、若干个功能分区组成,要把每一个小区、每一个功能分区都当作景区做。三是楼盘景观化。用景观化的理念造楼盘。这样一个城市就形成了处处是景,景城结合的良好格局。
城市功能化。全域旅游下的城市,必须是个功能性的城市。功能性城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:一是功能的齐全。首先是大件、硬件功能齐全,如旅游集散的功能、旅游购物的功能、旅游住宿的功能、旅游餐饮的功能、旅游娱乐的功能等。其次是标识系统、停车系统等软件功能要齐全。二是功能的区域化和网格化。各项硬件功能要分区域设计,可设计专门的旅游购物街区、旅游娱乐街区、旅游餐饮街区等,各个街区共同构成网格化的服务格局。三是功能布局的合理性。包括整体布局的合理和个体位置的合理,即在整体上要方便快捷,个体上要选址科学。特别是旅游厕所,这是传统城市比较容易忽视的要素,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城市特色化。要有当地的建筑特色,要挖掘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融入城市规划设计。要有当地的文化特色,把当地的风俗、当地的信仰、当地有影响的故事传说融入城市规划设计,落到单体建筑之中。要特别注重窗口建筑体的风格,比如旅游集散中心、机场、码头、车站、旅游购物场所等。这些建筑体(群),一定要有当地的建筑特色和文化色彩。要特别注重城市景观小品的建设,在购物街区、休闲区域、城市绿道、旅游通道等区域合理布局反映当地文化的景观小品。
城市信息化。全域旅游下的城市,必须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城市。一是无线网络全覆盖。这一点在城市已不是问题。二是信息内容全面化。由于游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,所以信息的内容要尽量全面、尽量丰富,包括区域内的经济信息、旅游信息、休闲娱乐信息、餐饮住宿信息等,凡是游客需要的信息都要有。三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。包括移动、电信,包括微信、微博、短信等。同时在一些公共场所、游客常去的地方也应放置信息获取终端。四是公共信息符号化。城市的各个地方、各种要素、各种单元,如地名、街道名、道路指示系统、公共服务指示系统等,都要有明确的标示和指引。
城市休闲化。作为全域旅游重要节点、服务中心的城市,一定要把休闲味做足,把休闲功能做突出。一是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休闲。尽量在城市中多布局一些景点、公园、城市绿道、功能街区等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优化休闲。尽量增加三产比重,突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地位。三是在基础设施上体现休闲。基础设施要更多地考虑旅游的需要,旅游接待设施要做足,如旅游集散中心、宾馆酒店等。旅游休闲设施要做优,如酒吧、茶吧等。体育、赛事设施要补短,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,合理布局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。四是在商业模式上趋向休闲。把休闲与购物、休闲与餐饮、休闲与演艺、休闲与运动紧密结合。五是大力挖掘文化休闲,把当地的传统技艺、风情风俗、餐饮文化采取各种形式、方式融入各类休闲场所、休闲项目。
城市国际化。游客来自国内国外,全域旅游下的城市,必须向国际化方向发展。一是语言的国际化,公共服务场所,特别是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场所,要配有懂外语的工作人员。二是文字的国际化。各种标识系统、道路指示系统、景观景物的介绍系统、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说明系统,起码应有中英两种文字,并根据客源方向增加相应的外文。三是服务内容的国际化。在服务内容和项目上,不仅要考虑本国游客的需要,也要根据主要客源国家、地区,在认真研究他们的宗教信仰、风俗习惯、饮食爱好的基础上,增加相应的服务内容,使外国游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。
全域旅游下的城市建设原则
除以上定位和理念外,笔者认为,全域旅游下的城市建设,还应坚持以下原则。
城旅结合的原则。要把城市建设与旅游要求紧密结合起来,把旅游的元素、把景区建设的理念融合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之中,使城市更加美丽、更像景区。城市的各项功能,不但要考虑市民的需要,也要考虑游客的需要,而且必须设计专为游客服务的功能区域。使城市更加符合旅游发展的要求,更加适合外地游客的游览和生活需要。而不是用景区代替城市,更不能不顾本地市民的需求。传统城市的基本设施、基本要素、基本单元,本地市民的基本要求,不但要坚持,而且要建得更好,更具美感、更具特色、更加好用、更有吸引力。
服务第一的原则。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载体,全域旅游下的城市,更应坚持服务至上、服务第一的原则,把服务功能做得更强,把服务要素做得更全,把服务质量做得更高。除保持传统的对市民服务的功能外,要根据旅游的需要增加新的服务功能和项目。要建立完善旅游咨询服务功能,要有足够的旅游住宿设施,要建设专门的旅游餐饮和旅游娱乐街区,要有充足的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等。要根据旅游的需要提高服务覆盖面。根据城市的体量、城市的范围、城市的布局合理设立旅游服务点。要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,人人都是旅游服务人员的理念,树立全民服务意识,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游客,使游客不论到哪儿,都能享受到周到的服务。要适应旅游的需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。游客来自四面八方、世界各地,有的语言不通,有的风俗不同,因此,为游客服务与为市民服务是有很大区别的。为此,首先要加强教育,强化服务人员和市民的服务意识,切实把游客当亲人。其次要加强培训,提高专职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,使服务人员能够适应各类人群的需求,提供高质量的服务。
方便快捷的原则。游客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地,初到一个地方,人生地不熟,能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,对一个游客来讲非常重要、非常渴求,所以全域旅游下的城市,一定要把“方便快捷”作为一条重要原则。要使游客交通出行方便快捷,交通组织科学合理,道路指示清楚明晰,沿途服务设施周全。要使游客寻求服务方便快捷。旅游住宿、旅游用餐、旅游购物、旅游娱乐等设施要方便好找。特别是城市的厕所,应按照旅游厕所的标准和布局进行建设。要使游客获取信息方便快捷。信息发布要及时,信息渠道要畅通,信息载体要多样,信息终端要密化。要使游客咨询投诉方便快捷。在旅游集散中心、游客服务中心、旅游购物中心,车站、码头、机场、景区等游客集中地设立咨询投诉服务点,使游客能够方便地获取旅游信息,反馈旅游中的意见。
生态建设的原则。全域旅游下的城市,一定是生态型的城市。现在的城市,绿化美化亮化已不是问题,但仅有此还不够,还必须生态。生态包括生态平衡和生态科学。现在不少城市片面地追求美化绿化,一味地求新求异,缺乏科学态度,违背自然规律,不顾植物的生存环境,把不适合当地种植的花卉树木移植过来,搞北树南移,南树北种,不但成活率低,管理成本高,而且让城市看起来不南不北,失去特色。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城市,首先需要的是科学的生态,绿化美化要多运用适合本地生长、富有本地特色的植物。生态的丰富也很重要,作为城市,其生态的多样性当然有别于农村,但应尽量林、草、花,江、河、塘综合考虑。城市的设施也要尽量生态化处理,如应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,又如对河岸、沟、渠的处理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尽量采用生态化手段。
科学有序的原则。外地人新来到一个地方,最大的不便就是情况下熟,因此,科学有序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。一是城市的功能布局要科学有序,可将市民区、市民和游客共享区、游客区科学分开,专为游客服务的各种功能街区科学归类,相对集中。二是交通组织科学有序,交通形式、交通工具要多元化,交通集散要快捷化,交通指示要清晰化,交通服务要人性化。三是应急处置要科学有序。游客多了,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,突发事件关乎旅游安全,关乎地方声誉。对突发事件处置,更检验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。因此,要成立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,建立处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,并经常性地组织演练。
笨鸟(重庆)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? 2005-2017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7015477号-1- 文化旅游-- 旅游策划
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3833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
友情链接:
旅游策划
金佛山旅游策划
峨眉山旅游策划
茅台古镇旅游策划
綦江老瀛山旅游策划
赤水丹霞旅游策划
土城古镇旅游策划
安居古城旅游策划
小三峡旅游策划
白帝城旅游策划
丙安古镇旅游策划
赤水河谷旅游策划
飞龙寨景区规划
云门囤景区规划
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
净心谷景区规划
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规划
灵巫洞景区规划
四川百岛湖景区规划